为推动人工智能(AI)与刑事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3月14日下午,廊坊市检察院组织两级院刑事检察干警,以“刑事诉讼监督业务大模型应用场景解构与探究”为主题,开展了第三期“AI+检察”沙龙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刑事诉讼监督业务,旨在通过刑事检察官的分享与交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刑事诉讼监督质效提升。
活动中,市检察院案件管理与检察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张晓溪,首先围绕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及其在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中的可行性落地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随后,市县两级院检察干警结合自身办案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见解。
“在刑事诉讼监督业务中,人工智能通过对业务系统字段关系的分析和规则提炼,能够实时监管数据,精准筛出违法线索,从而提升对案件数据的把控力,为精准监督筑牢根基。”
“人工智能依据预设规则自动筛选查询,可快速识别文书不规范之处。如犯罪嫌疑人前科查询缺失这类问题,人工智能能够轻松解决。”
“在监督立案工作中,人工智能能够深度剖析案件文书,精准识别监督线索。”
“人工智能还可以抽取案件关键要素,依据规则快速生成起诉书和起诉意见书。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文书质量愈发规范准确,未来甚至有望替代部分人工。”
……
此次沙龙活动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为刑事诉讼监督业务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构建提供了需求供给和规则优化。下一步工作中,我院将结合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实际,深化人工智能赋能的切入点、结合点和落脚点,切实将办案经验和监督需求转化为规则指引和模型要素,不断提升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廊坊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