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7日在廊坊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廊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云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府、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依法忠诚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主动融入大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出台《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组建服务临空经济区办公室,打造司法保障“检察窗口”。办理的大兴机场排沥河道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案,在依法惩处犯罪同时,加大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力度,促使被告人家属主动承担生态治理恢复责任,清理固体废物10万方,修复河堤400米,为国家止损700余万元。与雄安新区检察分院建立白洋淀流域环境资源类案件协作机制,共护碧水蓝天。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一体履职,起诉知识产权犯罪26人。永清县检察院办理的陈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被评为河北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依法惩治金融犯罪,起诉金融诈骗、洗钱、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43人,追赃挽损8500余万元。
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检察办案助力筑牢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民心基础,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410人,起诉3206人。依法严惩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起诉杀人、抢劫、绑架等重大刑事犯罪217人。成功办理了“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依法对陈继志等28人提起公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批捕涉黑恶犯罪嫌疑人11人,起诉22人。霸州市检察院办理的定州杨青涉黑案、固安县检察院办理的张家口张连友涉黑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案例和典型案例。加大惩腐肃贪力度,依法起诉职务犯罪22人,对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国相涉嫌受贿案依法提起公诉。全面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批捕1414人,不起诉1734人,诉前羁押率同比下降16.13%,最大程度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坚持以“我管”促“都管”,针对寄递违禁品、侵犯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74件,采纳率100%。市检察院制发的关于对精神障碍患者加强管理、防止发生肇事肇祸的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建议。针对电梯、加油站、电动车、道路等领域安全问题,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59件,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消除安全隐患,合力守护群众身边的安全。
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刑事检察做优做强。强化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督促立案33件、撤案66件,纠正漏捕53人、漏犯134人、漏罪88人,纠正不规范侦查行为1507件。强化刑事审判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案件提出抗诉46件。市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李某故意伤害案和王某某集资诈骗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刑事抗诉案件。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开展集中清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依法收押和判处实刑罪犯未依法交付执行刑罚专项行动,清理纠正103人。开展看守所巡回检察,发现问题线索30件。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人,移送起诉3人。
民事检察做精做准。办理各类民事监督案件358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案件,提请抗诉7件,已采纳6件;提出抗诉2件,法院再审改判2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7件,法院裁定再审26件;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48件,采纳率100%。开展民事执行监督专项活动,提出检察建议72件,全部被采纳。永清县检察院办理的土地出让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案,被评为全省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典型案例。加强虚假诉讼监督,摸排案件线索25件,监督纠正“假官司”6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线索4件。市检察院办理的大城县刘某虚假诉讼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行政检察做深做实。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86件。常态化开展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活动,办理案件23件,提出检察建议20件,采纳率100%。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从业禁止监管行政检察监督”专项活动③,121名受到刑事处罚人员被采取从业禁止措施。香河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涉老年人权益保护行政检察监督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
公益诉讼检察做大做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04件。与市政协会签《关于建立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的意见》,与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会签协作意见,形成监督合力。制定助力大运河(廊坊段)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办理涉运河公益诉讼案件7件。加大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出让领域办案力度,立案38件,为国家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盘活闲置土地8万余平米。有序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探索办理公共租赁住房、农资治理等新领域案件,共立案20件。全市有12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活动,4件案例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创作的办案纪实微视频,获评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最佳微视频”奖。
三、坚持司法为民,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如我在诉”对待群众信访。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接收群众信访1262件,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答复办理过程或结果。严格落实群众首次来访基层检察长接待办理制度,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回头看”专项工作,通过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方式,化解涉稳信访案件46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与乡村振兴、妇联等部门加强合作,对因犯罪侵害等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应救尽救”,救助303人351万余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安次区检察院办理的张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扎实办好检察为民实事。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依法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31人。市检察院制发的督促整治违法药品广告检察建议,被评为全国优秀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开展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冬季专项活动,帮助569人追回欠薪807.9万元。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针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力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尊重、支持律师依法履职,推行异地阅卷、网上阅卷等措施,提供线上阅卷服务379人次。
悉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动将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让1+5>6=“实”④。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起诉164人。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不纵容,依法起诉50人,对罪行较轻并有悔改表现的附条件不起诉51人。推动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⑤25个,制发督促监护令⑥217份,监督处理有前科劣迹教职人员117人。与团市委、市教育局制作的“青春护航·法润成长”系列宣传片,荣获“河北12355法律微课”特等奖。
引领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运用“两微一端”“抖音”等平台,以检察官讲故事等形式,结合抗击疫情、民法典宣传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等,发布原创作品超400个,转发超730个。发挥法治宣教中心普法阵地作用,开设国家安全网上展厅,完善反腐倡廉、禁毒教育等7个板块,接待参观群众1.5万余人次。发挥“木兰有约”“法治进校园”等法治宣讲品牌作用,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宣传活动816次,受众达13.3万余人次。
四、持续固本夯基,提升检察队伍素能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执行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做到一切检察工作“从政治上看”。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觉融入检察履职。加强典型培树,全市检察机关有5个集体28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
全面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开展“公检法司律”同堂培训和检察人员分级培训58次。注重在业务竞赛、岗位练兵中淬炼本领、增长才干,2人被评为全省业务标兵、能手,7人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人才库。从教育、民政、公安、银保监等部门,聘任特邀检察官助理⑦163人,借助专业人才“外脑”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强化业绩考评,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四色管理法”动态监管,定期进行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推动检察工作争先创优。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以案示警,警钟长鸣,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严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持续抓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检察人员主动记录报告有关事项767件,“逢问必录”已成为自觉习惯。全市检察机关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1件。扎实推进常态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准”作风。
主动接受监督制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等活动1146人次。在全省检察机关公信力测评中,市检察院排名第三。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6568件,法律文书410件,重要案件信息19件。
各位代表,回望不平凡、不寻常的2022年,廊坊检察机关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与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同向,与廊坊法治建设同行。我们深刻体会到,新时代廊坊检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和省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检察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增强,涉国土、国财领域公益诉讼还大有可为。二是新时代司法理念转变还不够到位,能动检察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检察队伍素能还有短板,专家型人才较为紧缺。问题倒逼担当,我们将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等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工作要求,在抓落实上“更坚决一点、更快一点”,推进检察工作全方位现代化,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政治责任,牢记“三个务必”,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能动履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持续强化服务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企业家开拓创新、守法经营。严格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安稳等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廊坊建设。
三是持续强化法律监督。坚持把法律监督重心放到提质量、增效率、强效果上,深化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常态化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着力加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四是持续强化为民司法。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公开听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扎实做好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司法救助等民生检察实事,用心用情纾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村街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五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力提升检察队伍法律监督能力。强化监督制约,健全权责一致的检察权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检政治责任,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市检察机关将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本次大会决议,坚定信心,开拓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廊坊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廊坊检察官方微信廊坊检察官方网站廊坊检察抖音
(请用手机扫一扫进入,查看相关内容)
附件
有关用语说明
①看守所巡回检察: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巡回检察工作规定》和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安排,市检察院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抽调刑事执行检察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利用疫情防控窗口期,对全市9个看守所开展巡回检察,检查驻所检察室履职情况,检察监管场所监管执法、刑罚执行等情况,依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
②“食品安全领域从业禁止监管行政检察监督”专项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廊坊市检察院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三河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食品安全领域从业禁止监管监督案件为突破口,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类案监督,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经过线索摸排,检察机关依法立案,办理食品安全领域案件11件,督促行政机关对相关人员采取从业禁止措施。
③1+5>6=“实”: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促进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协商座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报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并就做实司法保护与会议代表交流。张军指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和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六大保护”的协调、协同、协作至关重要。单打独斗,1<1;相融相通,携手合力,1+5>6=“实”!
④家庭教育指导站:家庭教育指导站是集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普法宣传功能为一体,抵制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的新阵地。廊坊检察机关联合妇联、团委、教育局等部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站”建设,共在检察院、妇联、社区、学校等地挂牌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25个,对“问题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有力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⑤督促监护令: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受到侵害时,督促、引导父母对孩子履行监护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而向监护人发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检察工作文书。
⑥特邀检察官助理: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全市两级检察院经与117个行政单位沟通协商,确定163名特邀检察官助理,人员专业涵盖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教育、税务、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22个领域35个方向,对检察机关破解专业领域检察监督办案人才及专业知识不足的困境,深层次提升执法司法协作水平和检察机关办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