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大众对美的追求愈加强烈,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多元化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医美行业市场规模高速扩张,导致各类风险日渐凸显。
“现在很多没有资质的美容机构都会给顾客注射水光针,却很少有部门监管”。霸州市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不经意间说了这句话,虽然有待证实,但也引起公益诉讼检察官的高度重视。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要求,“水光针”“瘦脸针”等均为医疗美容项目,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资质才能进行此美容项目,这一现象是否也意味行业监管不到位?
基于此线索,霸州市院随即对辖区内医疗美容行业进行走访调查。经调查发现,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存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营业、超范围经营医疗美容项目、从业人员无医师执业证书或超范围执业、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记录不规范、未按照规定将诊疗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位置等问题,这不仅侵犯了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还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霸州市院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对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明确权利责任,确保执法的及时性,对违规在生活美容机构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个人进行行政处罚;加强医疗机构的日常检查,严厉打击不按照规定处置医疗废物、执业医师挂证的问题;加强行政检查,确保行政执法不出现真空期和真空地带;加强宣传工作,使辖区内的生活美容机构认识到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存在的现实风险。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立即对该部门管理的8家医疗机构进行排查整治活动。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行医、非法行医及非法医疗美容活动监管的通知》,组织乡镇对各自辖区内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机构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共计排查美容机构50余家,制发《卫生监督意见书》5份,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行业监管不容懈怠。霸州市院加强沟通协作,与行政机关共同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屏障,以实际行动引导医疗美容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在追求“颜值”的同时,更放心、更安心。
检察官温馨提醒
在追求美的路上,请您务必收下检察官的“法治诊疗书”,牢记“两查看一留存”。
查看美容机构医疗资质。
不接受无照无证医疗美容机构提供的服务。《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美容机构必须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展开执业活动。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网站查看企业的公示信息,“照”“证”齐全才是正规美容机构。
查看医生职业资格。
进行医美项目之前,请确认美容医生是否具有执业资格。消费者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查询医生执业注册的信息,同时实施美容项目的主诊医生,还应具备从事相关临床科学工作经历,且经过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留存诊疗记录。
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服务前,要签订美容协议,术前应详细了解诊疗风险,仔细阅读风险告知书、知情同意书,可以向医疗机构索要病历、保留好术前、术后照片、沟通记录、服务合同、手术过程中医师签字的单据等,避免权责不清引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