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务公开>公益诉讼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治理“小包桌” 杜绝“大隐患”

时间:2024-06-25  作者:陶颖奇  新闻来源:市院第七检察部  【字号: | |

“流动包桌”是农村婚丧嫁娶中常见的宴请方式,具有方便快捷、流动性强等特点,因涉及聚餐人员较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面十分巨大。为保障农村宴席食品安全,廊坊文安县院依托数字检察,开展“流动包桌”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办案中,文安县院建立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依法收集了“流动包桌”经营者登记备案信息、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登记信息、广告公司“流动包桌”广告信息等数据材料;通过走访农村宴席聚餐现场,了解经营者证照登记情况,询问厨师健康证办理情况,并将上述信息数据比对碰撞,共筛查出县域内存在13家无证从事“流动包桌”业务的商户。他们普遍存在未公示健康证和营业证照、持有证件与经营范围不符、无证经营、餐厨卫生条件差、食材来源不明等问题,制售的宴席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对此,文安县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推动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关于对县域内农村宴席聚餐(流动包桌)加强监管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农村宴席聚餐村街食品安全防控管理制度,在辖区自然村确定“流动包桌安全专员”,对拟进入本村提供“流动包桌”服务的经营者相关证照、从业人员资质等信息予以核查登记,经乡镇进一步核实后上报县食药安办备案。截至目前,相关职能部门为“流动包桌”从业者登记发证63户,对43起农村宴席聚餐活动予以监管指导。

承办检察官表示:开展农村宴席“流动包桌”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是落实“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的实际行动,我们聚焦农村薄弱地区食品安全隐患,以“小包桌”为切入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将“流动包桌”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日常监管,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杜绝了“大隐患”。


  • 检察微博
  • 检察微信
  • 检察头条号
  • 检察抖音号
  • 通知公告
  • 智能法律咨询
  • 廊坊法治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