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6月27日,为期三天的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优秀检察官助理业务竞赛活动在廊坊市检察院成功举办,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罗云鹤为全市优秀公诉人、优秀检察官助理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并强调,业务竞赛活动是选拔、培养优秀刑检人才重要抓手,广大干警要在竞赛中学有所长,一方面要主动向获奖选手看齐,同获奖选手比学赶帮超,另一方面要在日常工作中边干边学,同时要注意京津冀融合,多向北京、天津的检察同仁学习,争取让我们廊坊检察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击鼓催征、扬帆集结
“动员令”吹响集结号
6月25日上午,开班仪式暨赛前培训如期举行。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崇波,全国优秀公诉人、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谢文凯,市院第一、二、三、八部主任及各县(市、区)院参赛选手共计40余人参会。刘崇波强调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争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要珍惜机遇,做到学有所获,赛出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遵守纪律、规则,充分展示廊坊刑检人应有的素质形象。会议由市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学胜主持。
百尺竿头思更进
以学增智强本领
开班仪式后,市院邀请全国优秀公诉人、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谢文凯主任就如何准备优秀公诉人竞赛向参赛选手进行了赛前培训辅导,并详细解答选手们提出的备考疑惑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聚焦刑事检察业务核心,提升干警综合能力,为选手们指明复习备赛方向。
此次竞赛对标全国公诉人大赛赛程,分别于6月26日至28日连续进行了刑事检察策论、刑事检察业务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答辩、模拟法庭论辩四个环节,全面考察公诉人的专业功底、理论水平与实战能力。
策立检察新发展
论理履职高质效
首场笔试--刑事检察策论采取闭卷考试,要求参赛选手在3小时内,结合给定的材料及刑事司法政策,撰写一篇2500字的策论文章,阐述对刑事检察工作全局的理解,提出对微观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优秀公诉人应如何坚持三个善于”为切入口,为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考场上,选手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谋发展之策、立强检之论。
笔耕不辍析理入微
试练匠心履践致远
整场竞赛重头戏--刑事检察业务笔试要求参赛选手完成8个小时的不间断答题、4种犯罪类型、20余个罪名辨析、“全流程”审查,这是对刑事检察“软实力”的考察,更是对体力和耐力“硬实力”的考验。选手们聚精会神、察微析疑,将才思凝聚指尖,清脆的键盘敲击声成为考场的主旋律。
答论情理法理
辨析是非曲直
在业务答辩环节31名参赛选手需要在10分钟内完成题目审查,以及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公诉实务共计3个方面的答辩,这是一次对选手的理论水平、法律思维、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面临现场评委的深入提问,选手们从容不迫,将答辩题目寓于自身的办案实践中,回答有理有据。答辩结束后,按照计分规则,综合成绩分别排名在前4名的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成功晋级决赛。
论争几番激烈巅峰对决
辩场唇枪舌战磨砺公匠
论辩赛是本次竞赛备受瞩目的巅峰对决。本场论辩赛以2起具有争议的典型案例为辩题,由检察官助理向检察官发起挑战,进行“一对一”擂台鏖战、一决高下。论辩赛现场,参赛选手一对一“PK”围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论辩赛过程中观点碰撞、妙语连珠,选手们扎实的理论基础、机敏的反应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评委们根据选手的论辩能力和综合印象进行打分。
大伽评委 临场助力
为确保竞赛的公正和实效,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组委会邀请了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田云惠主任、天津市武清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谢文凯主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江峰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博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张元鹏教授、市院案件管理与检察技术部王静主任、开发区检察院王海波副检察长担任业务答辩和模拟法庭论辩的专家评委。
战果揭晓
通过3天4轮的比拼较量,评选出2024年度全市刑事检察业务竞赛优秀公诉人8名、检察官助理标兵10名、最佳论辩奖1名及优秀组织奖3个。
行百里者半九十,唯坚韧者逐其志。比赛虽已落幕,但检察使命永远在怀。下一步,廊坊市检察机关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强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检察队伍专业化能力和履职规范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检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