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廊坊市检察机关受邀参加京津冀青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推广交流会

时间:2024-06-07  作者:张晓溪  新闻来源:案件管理与检察技术部  【字号: | |

为贯彻落实最高检对数字检察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数字检察工作一体化,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6月4日上午,廊坊市人民检察院受邀参加京津冀青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推广交流会,市院副检察长汪文娟带领数字办主任张晓溪及安次区院检察长李树贵等人参加会议,并介绍拟推广的《“跑长买短”高速公路逃费立案监督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和《加强第二类精神药品监管打击毒品犯罪类案监督模型》,汪文娟、李树贵分别代表廊坊市两级检察机关作会议发言。

此次会议由天津市二分院组织北京、天津、河北、青海四地11家检察机关在静海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会议展示介绍了来自各地的18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的多个办案领域。各院工作团队共同学习探讨模型应用方式和应用前景,并就今后资源的共享和成效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单位将结合自身单位情况,对本次会议推广的模型积极开展应用,力求模型落地成案并发现更多更高质量的法律监督线索,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会议还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的合作备忘录》,开启了模型推广应用凝聚共识、务实合作的新起点,积极发挥出资源共享和应用的最大效能。

会上,市院和安次区院分别讲解了《“跑长买短”高速公路逃费立案监督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和《加强第二类精神药品监管打击毒品犯罪类案监督模型》。为加快“推广型”模型创建应用,2024年初,廊坊市院举办了全市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意竞赛,经过初评、复评,上述两个模型从全市25件创意脱颖而出,作为重点“推广型”模型培育,具有“落地快,成案多、成效好”的特点。《“跑长买短”高速公路逃费立案监督类案法律监督模型》针对六型货车骗刷ETC入口信息,虚构车辆行驶事实,实施“跑长买短”少缴高速公路通行费诈骗行为,通过获取高速、交管部门行驶数据,比对行驶里程应缴金额和实缴金额,分析差值推送六型货车违法偷逃高速公路线索,推动立案侦查监督,实现跨区域联动处置,高效追赃挽损。目前,该模型已接收、调取目标数据1600余条次,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等9省市区,完成立案监督47件47车次,63名犯罪嫌疑人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预计挽回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余万元。《加强第二类精神药品监管打击毒品犯罪类案监督模型》针对乡镇卫生室对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不规范及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类型的贩卖毒品罪主观故意认定难问题,通过构建“高危乡镇卫生室”画像库核查过量且违规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卫生室,获取公益诉讼监督线索;通过构建“涉毒人员”画像库,解决毒品案件上下游关联信息核查难、涉毒人员真实信息获取难问题;通过“高危乡镇卫生室”画像库与“涉毒人员”画像库交叉碰撞发现销售人员涉嫌贩卖毒品罪立案监督线索。

李树贵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推广会为安次区院提供了宝贵学习机会,模型介绍环节展示的模型都是各地精心打造的,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适用性,认真学习研究先进模型,对安次数字检察工作检视不足、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回去之后,安次区院将认真梳理、全面总结,充分汲取先进模型的创意精髓和实操经验,深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不断推动检察监督提升质效,加快数字检察建设,持续驱动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

汪文娟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应用推广会是检察机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是落实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活动的具体举措,更为参会检察机关架起了交流协作的桥梁。会议介绍的18个模型,覆盖了四大检察八大业务,展示出京津冀大数据法律监督理念转变蔚然成风、模型建用整体成型、数字赋能全面成势。一是坚持“从案件中来,到案件中”。各模型建用都紧贴检察办案实际,总结提炼个案中的共性规律,推动实现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监督层级跃升,是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推动溯源治理的生动诠释。二是激活新质检察监督力。在模型构建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碰撞分析、数据画像、数据穿透等智能手段融入办案日常,为检察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动能、新引擎。三是更加注重融合协同。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实践中,更加注重检察机关内部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履职,更加注重检察机关同行政机关密切配合、联动治理,更加注重京津冀数字检察协同发展、融合监督,充分展示出数字检察对检察一体履职助推作用。下一步,希望京津冀青四地以深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活动为契机,聚焦数字检察重难点工作,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凝聚合力、挖掘潜力,共同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检察微博
  • 检察微信
  • 检察头条号
  • 检察抖音号
  • 通知公告
  • 智能法律咨询
  • 廊坊法治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