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书香润检 青春共阅——廊坊市人民检察院举办青年干警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5-04-24  作者:赵佳佳  新闻来源:市院办公室  【字号: | |

四月的风裹挟着墨香

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对青年干警而言

阅读是淬炼初心的明镜

阅读是提升本领的阶梯

阅读是滋养心灵的清泉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读书可以”“读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4月23日,廊坊市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围坐在温馨而充满书香的图书室里,以书会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分享读书感悟和心得,畅谈阅读带给自己的启发和力量。干警们一边聆听、一边讨论,从不同角度撞出思想火花。

办公室干警 杜晓童


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民国学者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指出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网都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向外扩散,由内而外、亲疏远近构成人际关系的不同组成。并且基于这一“差序格局”,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等角度详细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对于我们在宏观角度、历史角度了解社会提供了有益参考。

办公室干警 王柯然


我向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莫言的《不怕被大风吹倒》。书中围绕“不怕被大风吹倒”这一主题,讲述了莫言童年时与爷爷抵御大风的故事,展现了坚韧的成长经历;与余华、史铁生等好友的交往趣事,体现了真挚的友谊。书中对于友谊、人生意义等的思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艰难时刻勇往直前。

检务督察部干警 王蓓蓓


周岭所著的《认知觉醒》,并不是一本速效成功学类的鸡汤书籍,而是作者通过自己在 36 岁时从普通人逆袭的亲身实践,阐述一些经过结果验证的有效方法,每章都附有一些可以落地的实用“行动工具箱”,作者用神经科学解释行为模式,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大脑使用说明书”,书中很多说法会让你感到耳目一新,忍不住感慨“原来还有这种角度”。这本书会带你重新认识自己的操作系统,当你了解了焦虑的生理机制、明白了意志力的神经原理,改变会自然发生,就像理解了火焰原理的人,终将学会驾驭火种。就像书中所说: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努力的程度,而在于努力的方式。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将此书推荐给所有不甘于现状的“终身成长者”。

第一检察部干警 隋沂昀


《政法笔记》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包括了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人体写真到版权等涉及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

《政法笔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读者迅速代入使得这本书成为我们阅读的首选佳作,就文章而言,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实现普法的目的。

第三检察部干警 关国华


《刑法的私塾》这部书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线索,通过师生对话形式拆解刑法学核心命题,层层剖析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议焦点,在逻辑推演中培养法律人特有的精密思维。全书如一场沉浸式刑法思维训练,既适合法学入门者搭建知识框架,更能助实务工作者突破办案瓶颈,堪称“看得见的法律智慧”。

第五检察部 付桂娇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3年出版的一部童话小说。这是一部适合所有年龄段阅读的经典作品。小说以小王子和他在宇宙中的旅行为主线,结合诗意的叙述和深邃的哲理,对孤独、友谊、爱情、责任等主题进行深入探索,引导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检察部 单涟漪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哲思与温情的散文集,是一场对生命的沉思与诗意的轮回。以地坛为背景,记录了他与命运和解的心路历程。书中既有对生命的深刻叩问,也有对母亲、童年与往事的深情回望,文字质朴却直击人心。史铁生在苦难中淬炼出的豁达与智慧,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从容。这本书不仅是一段个人精神的救赎之旅,更是一剂治愈心灵的良药,适合每一个在迷茫中寻找力量的人。翻开它,或许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

读书沉淀人生底色,学习照亮理想征途。借助读书日的契机,干警们放松心灵、缓解压力,在书香中遨游,在阅读中增智,在交流中启思,让阅读的热潮在检察机关持续涌动。


  • 检察微博
  • 检察微信
  • 检察头条号
  • 检察抖音号
  • 通知公告
  • 智能法律咨询
  • 廊坊法治宣教中心